“六七十年代的人穷得能把裤腰带勒成收音机天线,可一个个活得比今天的白领还松快。”谁说的?村里老李头。每次听他这么念叨,我脑子里就浮现出一群人顶着烈日割麦,汗水顺着脖子根流进脏T恤,最后还得仰头乐:“今天分到半碗白面,值!”现在,随便翻开个短视频,能赚的门路多得像麻袋里的瓜子,数都数不过来,可精神压力也能和房价赛跑。你要说哪个更累,真不一定。
小时候的夏天,地里忙活完一圈,衣服湿透,裤脚沾满泥。那感觉,现在健身房都模仿不来。那会儿想多挣点钱?别想了,生产队的分红比彩票还悬。村头大喇叭一响,鸡鸭都能吓掉毛。小孩们拎着筐去砍草,草堆得像小山,晒干了还不一定能换来几颗糖。身上的累是真累,可心里不拧巴。谁家穷,谁家苦,邻居见面全是“你家种的苞谷又矮了吧”这种互损,没人觉得丢人。
其实那会儿的“轻松”,大多是被动的。想折腾点副业,政策一变,说不让养鸡了,家里小鸡瞬间“清零”。那种“随时被收割”的不确定感,搁现在肯定得上热搜。可每次政策风向一转,大家伙照样该乐乐,该过过,没工夫在朋友圈里晒焦虑。想起有年冬天,村里来个种蘑菇的专家,全村人围着蘑菇棚左看右看,最后蘑菇没长起来,倒是笑话长了一箩筐。
现在换个场景,打开手机,铺天盖地全是“副业刚需”“内卷升级”,赚钱门路比当年村口杂货铺的糖果还杂。可每多一个选择,心里的弦就绷紧一分。孩子成绩掉一分,家长能急得半夜查资料。房贷车贷压头,谁敢松懈?朋友圈里晒新车新房,哪怕是租来的,也要拍得像买的。你说累不累?这种累不是累在身上,是堵在心眼子里。
有意思的是,这两种累还真不是一回事。六七十年代,身体上的苦难像土豆皮,刮一刮,也就过去了。现在的累,是一层又一层的精神枷锁,明明有选择,却全是自找的困局。你说要是能像村头老李头那样,天塌下来先乐呵一会儿,估计心脏病都得好三分。现代人表面看着光鲜,背地里也得忍着失业、KPI、绩效考核,哪天不琢磨钱,哪天就算过年。
体育圈也是这路数。以前运动员吃苦耐劳,训练场上摔倒了爬起来,没人喊痛。现在呢?社交媒体上,一个失误能被网友翻来覆去扒拉半个月。球员家长都成了半个公关专家,动不动就要跟舆论较劲。看NBA球星退役后晒农场生活一脸松弛感,你真以为他们没压力?人家只是换了个赛道,焦虑藏得深罢了。就像中国队当年奥运拼到最后一秒,不为奖金,为一口气;现在体育明星收入高了,反倒要防着“人设崩塌”被网暴。
说回普通人,老一辈那种“集体性安慰”,现在真没多少。那时候家家户户炕头数着分红,分多分少都能乐呵半宿。现在自媒体刷一圈,谁都活成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比完房子比车子,比完孩子成绩还得比谁吃得低脂。别觉得体育赛场是例外,那些看似风光的冠军,背后也有一箩筐的自我怀疑和压力。体坛大佬如姚明、科比,谁背后不是一身伤病和焦虑?成就和累并存,谁都没法逃。
说到底,哪个时代不累?只不过累的法子变了。谁愿意回到六七十年代的生产队?谁又愿意天天在数据和绩效里打转?也许只能边走边乐,像村里老李头,笑着对我说:“那会儿,大家都穷,日子也甜。”你信不信?反正我半信半疑。你要是有空,评论区里唠唠,看你更怕哪种累。别藏着掖着,抖出来比比,看看咱们到底是哪种生活的幸存者。
正中优配-全国配资炒股门户-配资平台官网-安全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